【眼睛结构】眼睑,眼结膜和泪腺

眼睑

眼睑(eyelids)俗称眼皮,位于眼球前方,构成保护眼球的屏障。眼睑分上睑和下睑,上、下睑之间的裂隙称睑裂。睑裂的内、内眦呈外侧端分别称内眦和外眦。钝圆形,附近有一微陷的空间,叫做泪湖,泪湖底上有蔷薇色的隆起称泪阜。上、下睑的内侧端 各有一小突起,突起的顶部有一小孔,叫泪点,是泪小管的开始处。

眼睑有保护眼球的作用。正常人上下睑闭合时,上下睑线紧密接合;睁眼时,上睑向上提起,下睑轻度下垂;两眼自然睁开向前平视时,上睑遮盖角膜上线约2毫米,整个瞳孔区则完全暴露在外,光线可无阻挡地通过,保证了正常的视觉功能。睑缘部的睫毛排列整齐,向前向外伸出,不与角膜接触,能阻挡灰尘、汗水等侵入眼部,起着保护眼球的作用。任何可能造成眼睑组织缺损、位置异常和眼睑启闭功能障碍的病变,都可影响眼睑的正常生理功能,以致失去保护眼球的作用,危及眼球的安全。眼睑病包括眼睑的位置异常,炎症,肿瘤等。

眼睑是长在眼球前面的软组织,它就象两扇能自动开合的大门一样,对眼球起保护作用。眼睑分上下两部分,上睑较下睑大而宽。上睑上界为眉,下睑下界为面颊,但分界处并无明显的界线。上、下眼睑的边缘叫睑缘。睑缘有前唇与后唇,前唇钝圆,有2~3行排列整齐的睫毛,其毛囊周围有皮脂腺和变态汗腺,开口于毛囊。后唇呈直角,与眼球表面紧密接触。两唇间有一条灰色线,它是皮肤与结膜的交界处,在灰线与后唇之间有一排细孔,为睑板腺的开口。

上下睑缘的内侧各有一乳头状突起,其上有一个小孔,称为泪点,即泪道的入口。眼睑从外向内分为五层:皮肤层,是人体全身皮肤最薄处之一,其厚度仅有0.4mm,易形成皱褶;皮下组织层,主要为疏松的结缔组织和少量的脂肪,当有肾病或局部炎症时,容易出现水肿;肌层,包括眼轮匝肌和提上睑肌,眼轮匝肌是由面神经支配的横纹肌,主要掌管眼睑的闭合,面瘫患者就会有眼睑闭合不全的症状,提上睑肌是由动眼神经支配,主管开睑的作用;睑板层,是由致密的纤维组织构成,其硬度有如软骨,它是眼睑的支架,使眼睑保持一定的形状,睑板内有若干与睑缘呈垂直方向排列的睑板腺,开口于睑缘,分泌并排出类脂质,对眼表面起润滑及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;结膜层,为紧贴睑板后面的透明粘膜称为睑结膜。

正常情况下,每2~8秒眼睑就要开闭一次,称为眨眼。通过眼睑的开闭,可以使眼球保持湿润和角膜的光泽,清除结膜囊灰尘及细菌。如果没有眼睑的遮挡,眼球就会暴露在外,遭受异物的侵袭,眼球也会干燥不舒。眼睑的作用就像一个忠诚的卫士,守卫着眼球。当有异物袭来时,眼睑就会在中枢神经的指挥下关闭,以防止异物对眼球的伤害。此外,当有强烈光线照射眼睛时,眼睑也会关闭,以防止强光对眼底视神经的损害。

眼结膜

眼睑的结构可分5层,由外向内依次为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肌层、睑板和睑结膜。皮肤薄。皮下组织疏松。肌层主要为眼轮匝肌,收缩时闭合睑裂。睑板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,呈半月形。睑板内有许多睑板腺,开口于睑缘。睑板腺分泌油脂样液体,有润滑睑缘和防止泪液外溢的作用。睑板腺导管的阻塞可形成睑板腺囊肿,又称霰粒肿。

泪腺

泪腺(lacrimal gland)位于眼眶外上方的泪腺窝内,有10~20条排泄管,开口于结膜上穹外上部。泪腺不断分泌泪液,借瞬眼活动涂布于眼球表面,润滑和清洁角膜,冲洗结膜囊内异物,对眼球起保护作用。泪液为弱碱性透明液体,含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A等成分,故有杀菌作用。

泪道包括泪点、泪小管、泪囊和鼻泪管。在上、下睑缘内侧端各有一小突起,突起上的小孔称泪点,是泪小管的入口。泪小管上、下各一,位于上、下眼睑内侧部皮下,起于泪点,先分别向上或向下后转折向内侧,开口于泪囊。泪囊为一膜性囊,位于眶内壁前下方的泪囊窝内,向下移行为鼻泪管。鼻泪管则向下移行至鼻腔外侧壁粘膜深面,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前部,所以,泪液最后排入鼻腔。